中國郵箱網訊 9月15日消息,互聯網服務雖然便捷,但由于缺乏面對面的交流,讓人不易感受服務的“體溫”。昨天(14日),在上海市公益服務促進中心主辦的“公益上海”大型展示活動會場,市民政局對由150位年輕大學生和年輕企業員工組成的“公益上海志愿者團隊”舉行了授旗儀式,他們將作為互聯網“公益上海”平臺的“線下”服務志愿者,“扛起大旗”走進社區、企業,與遍布全市近2500家的“上海公益基地”組織開展個性化的交流服務。
圖說:活動現場舉行公益上海志愿者團隊授旗儀式。郭義勇 攝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由市民政部門主導創建的“公益上海”是對標本市建成“公益之城”目標而設立的公益信息服務平臺。目前,上海公益基地的所有活動信息,包括公益基地申報、公益護照申領、公益活動項目、公益活動宣傳、公益資源整合,都能在“公益上海”的平臺上查詢、操作并接收公眾的監督。
平臺雖然便捷,但第一次上網操作還是感到有些陌生,尤其是中老年用戶不習慣運用互聯網語言,操作時會有些懵,比如公益崗位怎么發布,志愿者怎么招募等,僅靠網上文字提示有時會“卡殼”。組建“公益上海志愿者團隊”的目的,就是想根據每個公益基地的特點,通過個性化交流,幫助大家熟悉這個平臺,提供咨詢,方便做公益。據上海市公益服務促進中心的范小霞副主任介紹:目前這個志愿者團隊共有150人,打算將他們分成16個小隊,每個小隊對應一個區域,由小隊直接對接公益基地的需求,與做公益的人士直接交流,讓他們直接體驗做公益的“溫暖”。
文章來源:騰訊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