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方的推廣需求基本上都挪到“直播帶貨”這一塊上了。一個特別明顯的趨勢,自從疫情發生之后,品牌方的推廣需求基本上都挪到“直播帶貨”這一塊上了。為什么?因為疫情期間,大量無法出門的人將熱情投向了直播購物。比如薇婭和李佳琦,近期兩人的直播間觀看量大多在2000萬以上,比一月份同期上漲1000萬。
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,2月以來,淘寶直播新增的直播間數量同比翻了一倍,開播場次同比也漲了110%。
在剛過去的“38女王節”,某電商平臺整體銷售額遠超去年,超過2萬個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0%。而數據顯示,直播帶動的銷量同比大漲264%,最高的一天帶動成交量增長了650%。
博主紛紛轉型至直播領域
受疫情的影響,以圖文、視頻內容合作為收入來源的博主,由于品牌方的營銷推廣延期以及線下活動無法進行,博主們都表示甚感堪憂。許多博主都開始嘗試從未涉足都直播領域。
雖然我們通常被頭部直播博主的直播數據所迷惑,以為直播帶貨會很容易,但事實上并不如此。尾部的直播博主靠著不入流的推廣過日子,甚至還要自掏腰包刷流量、買人氣。
一位平時在朋友圈偶有賣貨的博主,近來嘗試入局淘寶直播賣貨,雖說觀看人數近500多人,但據說還沒有她朋友圈賣得多。
即使是這樣,依然有不少人前仆后繼的想進入這個充滿著玫瑰色泡沫的行業。在近幾年畢業生最向往的新興職業排行榜中,最高時曾有54%的人選擇了主播或者網紅。
小紅書涉足直播領域,帶貨轉化率高
不僅僅是博主想轉型至直播領域,一個重要的因素是,各社交媒體平臺都推出直播功能,并且開設直播帶貨培訓課程。比如小紅書、今日頭條等等。
今年年初,小紅書直播業務開始內測,此后數場直播帶貨嘗試都呈現出,交易總量雖不大,但轉化率高、客單價高的特點。據相關媒體報道,小紅書官方主導合作的幾場直播帶貨都呈現了相同的數據結果:觀看人數不多,但轉化率極高,直播電商用戶月均客單價能夠達到800元左右。
據輕致文化統計的數據顯示,某粉絲量在5-10W區間達人,實時觀看量在300左右,日常筆記總互動在300左右,一小時賣貨金額大約在1萬元左右(10臺美容儀)。
由于小紅書的定位是以“種草”和“口碑”為重,在帶貨時更像是創作者的互動分享體驗式帶貨,即以分享和聊天為主,營造出更加偏向于情感屬性的帶貨氛圍。但從“種草”至“購買”往往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過程,而直播掛上購物鏈接恰好可以縮短購物過程,直接進行轉化。
目前來說,小紅書官方目前并沒有給予直播“公域流量”,粉絲們基本是從關注頁面看到博主的直播動態,因此博主的直播數據更多的取決于與粉絲之間的粘性和互動程度,這對于博主而言,是個不小的考驗。
“直播帶貨”對于品牌傳播的局限性
小編寫過一篇:這8個直播帶貨做容易忽視的因素,一定要注意!其中就有說到,你可能聽到過很多關于直播帶貨的成功案例,主播在幾秒鐘內賣空多少產品…但是你是否也意識到,直播內容非常短暫,絕大多數的直播內容只會被當時觀看直播的人看到,能銷售到的人群也只是看直播時的觀眾。它缺乏那些病毒性傳播內容的延展性,以及無法通過關鍵詞搜索獲取到內容。
同時,當品牌選用頭部博主直播帶貨時,在議價上缺乏話語權,同時也較難形成品牌認知。
在帶貨為主的直播間里,主播的首要目的就是賣貨。因此他們會用較為夸張的語言從情緒上撥動觀眾的購物欲,促成下單,然而當用戶預期被拉升至高,但買回來后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,或者并不適合自己,那么對品牌其實也并無幫助。
所以說,直播帶貨雖然可以幫助品牌在短時間內快速銷售產品,但是并不會成為品牌運營推廣的長期策略,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十分有限。
品牌仍然需要持續“內容營銷”
京東直播負責人張國偉表示,未來品牌們的直播趨勢,可能不再是以直播帶貨為主,而是用兩條腿走路。一條腿是在重大節日促銷節點,利用頭部主播的帶貨優勢快速清理庫存,實現資金回籠。另一條腿是利用直播打造新的品牌塑造及營銷場,如科普常態化,邀請專家做定向科普。
除了直播以外,“短視頻內容營銷”是一個不能忽略的趨勢。根據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詢)數據顯示,短視頻市場規模增速趨緩,但整體規模仍持續增長,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80億元。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,5G等新興技術的加速落地會推動短視頻行業進入下一個快速發展階段,催生眾多行業發生重大變革。
根據卡思數據追蹤的品牌在抖音、快手上的投放數據顯示,從品牌最愛投放的短視頻KOL內容類型看:劇情類/搞笑類、小哥哥、小姐姐依然受到寵愛;美妝類KOL在垂類變現能力表現突出,其次是:美食、種草/測評和母嬰親子類。